前段時間,甘肅天水幼兒血鉛異常事件如一顆重磅炸彈,瞬間引爆網絡,刺痛人心。251名幼兒中233人血鉛異常,罪魁禍首竟是非法添加含鉛彩繪顏料(包裝明確標識不可食用)的食品。這一事件讓鉛中毒問題再次成為公眾矚目的焦點。
鉛是一種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屬元素,在人類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,如冶煉、焊接、玻璃制造、電池制造和回收、工業排放、汽車尾氣、含鉛涂料和顏料等。鉛看似“無害”,但其實它是個“隱形殺手”,一旦進入我們的身體,就會悄悄地搞破壞,而且很難被排出體外。孩子的身體尚未發育成熟,各個器官和系統尚未成熟,對鉛的耐受性低,吸收能力強。鉛一旦進入體內,會一點點干擾神經發育、損害認知能力,甚至影響語言、記憶、行為。更可怕的是,鉛的侵害是“慢性且隱蔽的”,它不會像細菌感染那樣引發發燒、咳嗽,家長往往等到察覺時,已是“積重難返”。
那么,鉛究竟從何而來?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鉛的來源十分廣泛。一些質量不達標的玩具、文具可能含有鉛,孩子在玩耍過程中通過啃咬、觸摸等方式,很容易將鉛攝入體內;劣質的兒童飾品,如項鏈、手鏈等,也可能成為鉛的“藏身之處”。在飲食方面,某些含鉛量高的食物,如爆米花、松花蛋等,若孩子長期食用,也會增加鉛中毒的風險。此外,環境污染也是鉛的重要來源之一,汽車尾氣、工業廢氣中含有大量的鉛,孩子吸入這些被污染的空氣,同樣會受到鉛的侵害。
面對鉛的潛在威脅,提高防范意識是關鍵。
筑牢第一道防線,用行動守護孩子。家庭是兒童健康的第一道防線,家長是守護孩子遠離“鉛傷害”的第一責任人。家庭防鉛,不能靠“感覺”,要靠行動。家長在購買兒童玩具時,優先選擇有信譽的品牌、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產品,對于色彩鮮艷、有異味的玩具、餐具(尤其是陶瓷和金屬制品),要保持謹慎,拒絕來路不明的低價劣質產品;在飲食上,要注意合理搭配,為孩子提供新鮮、天然的食物,避免給孩子食用街邊零食、劣質包裝食品,保證孩子攝入充足的鈣、鐵等營養元素,這有助于減少鉛在體內的吸收;家中裝修必須選擇有環保認證的建材,裝修后通風3個月以上,尤其是地板和墻面材料,一定要查看鉛含量檢測報告;教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如勤洗手、不咬鉛筆、不將異物放入口中;關注孩子的成長發育情況,如有疑似鉛攝入的跡象,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進行血鉛檢測,以便早期發現、早期干預。
守住校園安全線,全方位排查隱患。學校應加強對校園環境的監測和管理,定期檢查教學設施是否存在鉛污染隱患;加強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,嚴格把控食品的采購、加工、儲存等環節,選擇正規渠道采購食品,避免采購含鉛量高的食品和添加劑;在采購教學用品時,選擇符合國家標準、質量合格的產品,優先選擇環保、無毒、無鉛的文具和玩具,避免使用含鉛量高的彩色鉛筆、油畫棒、塑料玩具等;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,向孩子們普及鉛危害的知識,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;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和學習表現,如發現學生出現頭痛、腹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學習成績下降等癥狀,要及時與家長溝通,并建議進行血鉛檢測。
強化監管與治理,從源頭阻斷風險。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,從源頭遏制鉛污染,為孩子撐起“保護傘”。建立健全常態化的抽檢機制,增加對玩具、文具、兒童飾品、食品等重點產品的抽檢頻次和范圍;嚴厲打擊生產、銷售含鉛超標產品的違法行為,提高其違法成本,形成強大的震懾力;加強對生產企業的監管,督促企業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定,從源頭上杜絕含鉛產品流入市場。此外,還應加強對城市環境的監測,重點監測學校周邊的空氣、土壤和水質,及時發現和處理鉛污染問題。
從含鉛玩具到工業污染,從劣質文具到問題食品,兒童鉛暴露風險的普遍性遠超公眾想象,這不僅僅是學校和相關部門的責任,更是每個家庭、每個個體都必須重視的社會問題。鉛中毒不是宿命,它可以被提前阻斷,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細致留意那些看似“無所謂”的小事。一次認真的用品選購、一次及時的洗手提醒、一次嚴格的產品抽檢……唯有各方都行動起來,才能為孩子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 “防鉛屏障”,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。(簟秋)(圖片源自網絡)